上海五千字长文介绍年轻干部选拔调研工作

2013年04月10日15:08  东方网

  东方网4月10日消息:2013年上海市“两会”刚闭幕,一份关于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议题就摆上了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的议事日程。这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要求,在广泛听取意见、长时间酝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上海已经到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急需各年龄段的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需要加快培养选拔一大批年轻干部,这是事关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

  2月18日,春节后第一次市委常委会,审议确定了2013年市委六大重点调研课题和八项重点推进工作,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被列为第1号重大调研课题。市委书记韩正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希任副组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场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发现选拔年轻干部的调研拉开序幕。

  常委会召开后,市委连续3次召开区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垂直管理单位专题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很快就形成一份科学、详细的“关于开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落实分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着眼于深入区县、企业集团、高校、科研院所、市垂直管理单位,发掘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市委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11个调研组,由副部级以及正局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组成各方参与、精干高效的调研队伍。各调研组组长都熟悉党务、业务和干部工作,当过区县、高校、委办局“一把手”,领导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

  一份调研组组长名单,充分显示了市委的决心和用心。

  到区县的调研组组长,有曾担任过区长、区委书记、市发改委主任的市政协副主席李良园,有刚刚卸任的长期担任区委书记的原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

  到企业的调研组组长,有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有原副市长沈骏,还有刚刚卸任的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杨定华。

  到高校、科研院所的调研组组长,有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薛明扬,原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李宣海。

  到市垂直管理单位的调研组组长,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潘志纯。

  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践导向

  万事俱备,马上行动。2月25日,市委召开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调研。动员会上,市委进一步明确,要有紧迫感,充分认识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关系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对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会议要求,要更加注重实践导向,要远近结合,要不拘形式选贤任能,要坚持群众路线,创新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

  号角已经吹响,调研迅速展开。

  市委动员会议后,带着市委沉甸甸的信任和希望,11个调研组紧锣密鼓,马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这次调研将覆盖17个区县,基本涵盖市属国有大企业。调研单位不仅包括市属高校、科研院所,也包括中央在沪的高校、科研院所。调研组还将深入到公安、工商管理、税务等市垂直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努力创新方式方法。

  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调研组坚信,人才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根本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眼睛最亮,得到多数群众拥护的年轻干部,才是事业需要的干部。区县调研组一到区县,就扎到群众中去,听取区内干部、联系服务对象、市条线部门意见,访谈、座谈数百人次。基层干部群众都感到,能如此深入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体现了干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体现了让群众推荐人才、在群众中发现人才。

  坚持实践导向,综合评价干部实绩。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只有在实践中锤炼、干出实绩,才能担当重任。企业调研组深入企业,直接奔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到实地考察干部工作业绩。区县调研组对从事城市建设的干部,实地察看其主持或参与建设的项目;对从事社区工作的干部,向居民了解社区综合管理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科研院所调研组主动与上海分院党组领导沟通,借助调研单位人头熟、情况明的优势,综合评价干部实绩。

  坚持面对面了解干部情况。高校调研组请每位年轻干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就“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等主题,每人15分钟,谈各自的认识和体会,现场观察干部表现。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方式方法机制

  各调研组作风深入,工作扎实,目前,调研任务已近半。作为这次调研工作的亲历者、“面试官”,一些调研组的组长都深有感触、颇有收获——

  杨定华:“我们下到基层后,基层普遍反映,市委抓这项工作,抓住了关键。并且认为,这次选拔年轻干部的方法很好,把原来不在视野内的干部纳入了视野,在更广阔的范围、更大的平台选人用人。”

  钱景林:“我们到区县后,及时与区县党委、党员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把市委的意图向大家讲明白,明确此次调研目的是发现、了解年轻干部的基本情况,不是干部提任考察,不是换届考核,不是储备推荐干部。调研组绝不替代包办。”

  李良园:“进驻区县后,我们充分依托区县党委开展工作,基本尊重区县‘3+2’会议提交的名单。同时,发挥主动性,创新方式方法,采取面谈、访谈、座谈和书面推荐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干部实际和实绩,避免简单地做‘考试院’和‘统计局’。”

  李宣海:“科研院所的领导和干部都很振奋,认为上海市委把中央在沪单位的干部纳入地方干部人才需求的大格局来统筹谋划,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中央在沪单位的关心、支持和信任,体现了海纳百川聚人才,也为科研院所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马德秀:“原来选干部一般都是区县的干部在区县选,部门的干部在部门选。这次调研,市委深入到高校选拔干部,打破了原来选拔年轻干部的各种界限和禁锢,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一些专业性强的干部也可以选拔到市委、区县工作,促进了全市干部大交流,真正让人才流动起来、潜力释放出来。”

  薛明扬:“这次深入调研的方式,本身就是干部选拔培养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上海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很有借鉴。调研组要边调研、边总结、边完善,创新制度、完善机制、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干部培养选拔、考核管理的长效机制。”

  潘志纯:“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感到,摸清家底很重要。要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系统青年干部队伍的现状,有一个总体、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有鲜活的考察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有数。”

  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清楚

  一个月的调研工作,犹如石子在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反响。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亲身感受到了市委任人唯贤、求贤若渴的真情实意,倍受鼓舞。社会各界普遍认同,上海已经到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确实需要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去闯、去冲、去开拓。否则,上海就不能前进

  。“市委开展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调研,很有必要。当前全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逐渐突出,尤其是年轻干部比例低、人数少。全市市管干部1931人,55岁以上的有977人,占50.6%。市管干部中45岁以下的,全市只有180名,占9.3%,其中正局级16名;40岁以下的只有27名。年轻干部数量不多,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少,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去开创新天地。”市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对此深有体会。

  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清楚、最明白。有群众反映,现在上海的区县、特别是基层第一线,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一心办事的干部,好像比以前少了。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干部相比,现在的干部锐气少了,闯劲不足了,做实事的能力弱了。不少群众反映,现在老百姓办事情,好像更难了。特别是有的部门的一些年轻干部,政策不够熟悉,情况不够了解,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办事的能力不太强。

  “上海历来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之地。在基层中,蕴藏着大量优秀的年轻干部,关键是要用好的机制、好的方法把他发现出来。我们企业内部就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都是一些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带领几百号人,干好了很多大工程。这次调研就发现出来了,都是一些有实践业绩、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电气集团董事长徐建国如是说。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告诉记者:“过去,老一辈领导从上海长远发展考虑,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我们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就被老领导推到一线独当一面了。现在,我们也要像老一辈领导那样,胆子更大一些,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最优秀的年轻人才推荐出来,在新的、更大的舞台,培养锻炼他们。”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

  目前,调研工作正向纵深推进。这是一次发现基层一线年轻干部的大调研,也是人才发现和干部选人用人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一定能在一线发现一大批有实践开拓能力、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坚持五湖四海,打破各种界限,不拘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必定广开纳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注重实绩,竞争性选拔,才会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期待这次调研能发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为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凝聚智慧和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上谱写出更加华丽的篇章。

  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大调研

  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要求,把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列为今年第1号重大调研课题

  市委书记韩正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希任副组长

  当前优秀年轻干部比例低

  当前全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逐渐突出,尤其是年轻干部比例低、人数少。全市市管干部1931人,55岁以上的有977人,占50.6%;45岁以下的,只有180名,其中正局级16名;40岁以下的只有27名

  年轻干部数量不多,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少,迫切需要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

  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大局

  上海已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攻坚期,急需各年龄段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需要加快培养选拔一大批年轻干部,这是事关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

  市委明确,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关系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

  精兵强将组建11个调研组

  市委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11个调研组,由副部级以及正局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组成各方参与、精干高效的调研队伍。调研将覆盖17个区县,基本涵盖市属国有大企业

  调研单位包括市属高校、科研院所,中央在沪高校、科研院所。还将深入市垂直管理部门基层单位

  坚持群众路线实践导向

  对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市委要求,要更注重实践导向,要远近结合,要不拘形式选贤任能,要坚持群众路线,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

  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坚持实践导向,综合评价干部实绩;坚持面对面了解干部情况

  扎到群众中去发现人才

  区县调研组一到区县,就扎到群众中去。企业调研组深入企业,直接奔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科研院所调研组主动与上海分院党组领导沟通;高校调研组请每位年轻干部结合学习、工作经历谈体会

  基层干部群众感到,能如此深入地听取意见,体现了让群众推荐人才、在群众中发现人才

  上海需大批生力军去闯

  一个月调研,犹如石子在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各方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亲身感受到市委任人唯贤、求贤若渴的真情实意,倍受鼓舞

  社会普遍认同,上海确需大批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去闯、去冲、去开拓,否则,就不能前进

  选人不拘形式不拘一格

  目前,调研任务已近半,正向纵深推进。这是一次发现基层一线年轻干部的大调研,也是人才发现和干部选人用人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定能在一线发现大批有实践开拓能力、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

  坚持五湖四海,打破各种界限,不拘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言 选稿:顾爽)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被诉受贿、滥用职权
  • 体育亚冠-恒大4-1逼近出线 欧冠-皇马2-3晋级
  • 娱乐女演员曝海天活动遇疑似老鸨拉客
  • 财经新机制后成品油首次调价搁浅
  • 科技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
  • 博客公款吃喝是哪门子内需 悼念撒切尔
  • 读书机警多谋:抗大校长林彪对内斗超然漠视
  • 教育萌妹拒绝求爱体走红:考上清华再追我
  • 育儿半夜醒来找不到爸妈 4岁女娃从17楼坠亡